《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已施行了一個月。實施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是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通過信息采集與管理等功能,實現動力蓄電池產品全生命周期監管。根據再生龍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溯源管理在推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阻礙。
根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作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主體,汽車生產企業(整車企業)負責將所銷售新能源車上搭載的動力電池信息按規定記錄并上傳至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
按照誰生產、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整車企業被認定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承擔回收利用的主體責任。有行業人士表示,整車企業負責記錄跟蹤并上傳動力電池信息并不難,難點在于新能源車賣出去后能否將電池回收回來,這是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車賣出去后電池所有權屬于車主,理論上車主有權處置,而電池又屬于新能源車最貴的零部件,消費者肯定想賣高價,但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梯次利用、報廢回收企業,都不可能給出太高的價格。”業內人士表示,有的廢舊動力電池流向了一些“黑市”販子手中,重新組裝后用于老年代步車、捕魚機、手機充電寶等。
購買新能源車的車主作為消費者和使用者,對車輛及其零部件有自行處置的權利。整車企業要做好動力電池的回收和管理,還需要引導車主積極配合,包括做好相關宣傳,以及制定一些措施或者辦法引導車主將廢舊電池送至正規回收點。
一家新能源汽車車企表示,目前回收利用業務中,引導客戶參與回收的過程是漫長的,“我們組織客戶探討過買車時交押金的形式,但是沒有可行性。車主很多時候都不清楚自己有配合車企回收動力電池的義務。這需要政府和我們合力去宣傳引導,效果可能會更好,單獨靠車企會很緩慢。”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另外,很多時候溯源系統只能溯源到電池在移動或靜止,無法溯源到車主的變動,“雖然我們在合同中都有寫明,車主賣車后要找我們變更信息,但真正這么做的人很少,我們只能在遇到二手車主、三手車主來4S店做保養的時候主動找他們變更,為將來的回收利用做準備。”某車企動力電池回收項目組工作人員介紹說。
動力電池回收的產業鏈和監管機制都尚處于摸索階段,有業內專家建議說,一方面鼓勵整車企業通過多種措施開展回收業務,盡快布局回收網點的同時,應對不按規定落實的企業進行處罰整改,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也可對從事廢舊動力電池非正規回收的人員(非法的回收商販、黃牛等)以及將廢舊動力電池售賣給非正規回收人員的車主進行懲罰,比如采取罰款、與個人征信掛鉤等懲戒措施。
動力電池回收存在的現實困難還包括缺少成熟的商業模式,沒有形成規模化效應,市場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存在技術上的瓶頸,促進回收利用的制度還不夠完善等。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各個環節步履維艱,企業多在摸著石頭過河,整車企業、電池生產企業、拆解企業、綜合利用企業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承擔相應責任,需要抱團取暖、合作共贏,而引導新能源汽車車主積極主動參與正規回收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