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011年12月,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全國范圍實施,有效拉動了消費和就業,培育了我國電子廢物處理產業,加速了回收處理產業的規范化發展。十年后,《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 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下文簡稱《實施方案》)發布,必將進一步促進家電行業前后端產業鏈新一輪的技術革新。
《實施方案》提及“引導消費者加快家電消費升級,使用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購置節能型家電產品給予適當補貼”、“鼓勵企業開展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第三方認證”,將進一步促進家電生產企業開展技術革新,提升家電產品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同時降低有害物質使用,促進資源節約和能源高效利用。另外,“探索家電新型消費模式”明確提及了家電租賃業務,也有助于家電生產企業與電商平臺等拓展新的業務場景,促進其角色轉換,進一步提高生產企業在全產業鏈中的參與度。
目前,我國廢舊家電回收體系不健全、廢舊家電流向不明確,鑒于此,《實施方案》將回收體系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廣泛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社區回收體系、逆向物流體系、多方聯合回收體系、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廢舊家電回收渠道建設,構建智能、高效、可追溯、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體系。可以預期,未來我國廢舊家電回收模式將豐富多樣,并涌現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回收模式。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國廢舊家電回收利用行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整體處理利用技術和裝備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關鍵產物如電路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等仍無規范化應用案例。同時,廢舊家電拆解處理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我國人力成本逐年提升,處理企業將有進一步的動力提升拆解處理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實施方案》明確增強處理能力,包括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國產技術和裝備研發應用,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另外,《實施方案》將促進其他類別廢舊家電進入末端處置市場,進一步催生除廢舊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和微型計算機外的其他廢舊家電拆解處理普適性技術的應用和專用技術的研發。
公眾作為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最重要的參與者,從前端的節能型、智能型家電產品的購置,到中端的生活垃圾分類、廢舊家電多類型回收網絡建設,到末端廢舊家電無害化處理,都離不開公眾的積極參與。公眾應提升家電安全使用和節能環保意識,從旁觀者、評論者等角色,逐漸轉化到參與者、推動者、踐行者,助力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廢舊家電處理行業已建立包括處理目錄、發展規劃、資格許可、生產管理、數據信息管理、基金征收使用和補貼審核等完善的監管體系,信息化技術逐漸應用到實際監管工作,《實施意見》將進一步推動完善現有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現有的管理模式,并可為其他固體廢物的監管提供借鑒,促進固體廢物行業整體監管效能的提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李金惠 )
(來源:國家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