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 兩會十大提案聚焦電子垃圾、廢舊輪胎、垃圾分類等循環經濟領域
2017年全國兩會提案很多,各個領域的代表們紛紛提交了自己關注的問題,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截止到3月6日,部分代表提交的環保領域的提案。
提案一:電子垃圾每年超500萬噸,回收利用亟待加強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超過2億臺,重量超過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子垃圾產生國。據人民日報估計,僅2014年中國就有約4億部手機被淘汰。”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今年遞交的提案與電子垃圾回收有關。
目前我國已出臺了多個法規以規范電子垃圾回收,例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同時,國家還制訂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設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建議,在此基礎上,面對電子垃圾處理的嚴峻形勢,要采取更多更強的有效措施,下大力量,聯動企業、民間組織和大眾,徹底解決電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問題。
首先是完善基金補貼政策,他建議在2017年內出臺向生產企業征收廢棄手機等9類電子產品的處理費用標準,以及對正規回收處理企業的補貼標準。其次,建議探討將汞含量較高的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對于鉛酸電池等屬于危險廢物的品類,以及馬上要迎來報廢高峰期的動力鋰電池,要在國家層面加緊立法,明確回收渠道和義務主體。
朱鼎健特別指出,目前,國內大量存在的電動自行車和新能源汽車基本上使用的是高風險的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對這些電池仍沒能建立起良好的回收或再利用產業鏈。建議在目前已試行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基礎上,盡快取得新的突破,明確法定回收渠道和義務主體。此外,他還建議加大財稅措施,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回收便利度和利用率。加強宣教引導,鼓勵并便利國民參與廢棄電子產品回收。
提案二:促進鉛蓄電池產業的可循環發展
“基于鉛蓄電池可循環利用特性,回收鉛蓄電池促進再生鉛產業發展必將是我國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全國人大代表、中船重工風帆股份公司董事長劉寶生表示,鉛蓄電池產業的資源循環利用和回收環節的污染防控是關系到鉛蓄電池產業健康發展的重大課題。
“鉛蓄電池作為低成本循環利用的‘資源循環型’能源產品,在國民經濟和人們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其他類電池相比,其使用量和廢氣量逐年增加。”在劉寶生代表看來,治理廢鉛蓄電池回收亂象的根本出路在于能夠履行社會責任的蓄電池骨干企業主導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
針對上述問題,劉寶生建議:一是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認證評價制度,二是支持蓄電池企業利用銷售網絡建立回收體系,三是實施差異性稅收政策,四是推進物聯網技術在鉛蓄電池回收中的應用。
除此之外,劉寶生代表還提了“完善電池消費稅征繳細則,通過稅費杠桿促使企業結構調整與產品升級,推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建議。鉛酸氯電池4%的消費稅從2016年1月1日起征,政策實施后對電池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對規范運營的蓄電池企業發展客觀上形成了不小的打擊,尤其使得大中型骨干企業陷入發展困境,呼聲強烈。”為此,劉寶生代表建議國家出臺征稅細則,通過稅費杠桿促使企業結構調整與產品升級,推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提案三:建議加大廢舊輪胎處理再利用的政策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大對廢舊輪胎處理再利用的政策支持的建議》的政協提案李曉林表示,大量廢輪胎堆積占用土地,污染環境,危害健康,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安全隱患,廢輪胎的再利用處理問題已刻不容緩。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數量巨大的廢舊輪胎,僅2015年全國廢舊輪胎產生量就在3.3億條左右,約合1200萬噸,并且這個數字在以每年8%至10%的速度遞增。
李曉林委員指出,目前廢輪胎再利用處理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廢舊輪胎翻新,這種方式對輪胎的完好性要求較高;二是廢輪胎制造再生橡膠和膠粉,再生橡膠可替代部分生膠應用于橡膠制品中,但在這個過程中,高溫高壓動態脫硫又產生了二次廢氣污染,且生產過程中存在燃燒、爆炸的危險,這些原因使得再生橡膠的生產逐漸衰退,有些國家已停止再生橡膠的生產;三是廢舊輪胎的“熱裂解”再利用,橡膠產品經過2-3次重復利用后就不能再用于生產橡膠制品,因此,“熱裂解”技術是目前廢輪胎循環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