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動態: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協會推動中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合作,助力開啟中歐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綠色通道
歐盟相繼頒布《新電池法規》、《關鍵原材料法案》等政策,對電池碳足跡、回收率、關鍵原材料自給率要求趨嚴,致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面臨嚴峻挑戰,構建國際互認的認證體系與技術標準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2025年4月11日,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唐愛軍率隊到中汽碳(北京)數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碳”)座談交流。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汽碳碳管理技術總監孫鋅和中汽碳可持續發展總監楊熹熱情接待了我協會一行。
4月10日,商務部與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視頻會談,雙方決定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達成“最低進口價格”替代現行關稅方案的共識。車企迎來不同機遇,自主品牌戰略分化,價格管控取代貿易壁壘,技術標準競爭加劇。我協會積極響應,助力中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合作,開啟中歐新能源合作新起點。
座談會上,孫鋅博士首先介紹了加強中國汽車碳足跡管理體系全球協同的重要意義,并從政策體系搭建、汽車碳足跡標準體系制定、汽車碳足跡因子庫建設、汽車碳足跡標識示范應用、中歐汽車碳足跡規范互信互認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我國汽車碳足跡管理的工作進展。
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唐愛軍重點披露了與匈牙利電池協會等戰略合作進展。雙方均表示希望能夠在中歐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重點突破核算規則互認與數據互信機制,助力打造中歐規則對接的“試驗田”。此合作平臺將助力中國車企突破歐盟碳壁壘(如《新電池法》),同時為“一帶一路”綠色產業鏈合作提供標準化范本?。
我協會唐會長表示,促成此次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合作,是“全球綠色伙伴計劃”極具意義的重要里程碑。展望未來,我協會將持續與國內外企業緊密協作,全力構建聚焦于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產業合作平臺,進一步拓寬中歐交流合作渠道,助力回收資源回流,增強資源保障性,為穩固我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低碳轉型進程中的引領地位貢獻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