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開啟“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個人未按規定投放將罰50元
深圳全民垃圾分類時代來臨,日前2017位市民共同見證《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的全城發布。市、區兩級城管部門正加速推進住宅區(城中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的規范設置,計劃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并配套完善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
建立強制分類打造“深圳模式”
今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深圳是其中之一。深圳市城管部門也確定,要推動深圳生活垃圾分類從以往的鼓勵為主轉變為全面強制。將從“全市物業小區和城中村分類設施全覆蓋、制作清晰的垃圾分類指引、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立法強化強制力”三方面著手,率先建立強制分類制度,打造“深圳模式”。
據介紹,深圳將采用專業化分類和社會化分類相結合的“雙軌”戰略,運用“大分流細分類”的推進策略,全面構建“源頭充分減量、前端分流分類、中段干濕分離、末端綜合利用”的生活垃圾分類“深圳模式”。目前,大件垃圾、廢舊織物、年花年桔、園林綠化垃圾、果蔬垃圾、有害垃圾、餐廚垃圾等生活垃圾“大分流”體系已初步建成,通過專業化的分流處理手段為末端焚燒與填埋“減負”。
為推進“細分類”,讓全民參與分類,6月3日上午,由市、區兩級城管部門聯合舉辦“全民分類時代·邀您共同見證”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發布會舉行,并同步發布《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讓市民明確分類標準、準確實施分類投放。《指引》由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編制出臺。
發布會在市中心書城廣場西設主會場1個,設10個分會場分布各區,共有2017位市民成為開啟“全民分類時代”的歷史見證人。
《指引》清晰明確引導市民準確分類投放
發布會現場,市城市管理局副巡視員楊雷解讀《指引》。市人大代表肖幼美、政協委員李毅、公益組織代表、市民家庭代表先后上臺,呼吁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倡議廣大市民使用《指引》,堅持實施垃圾分類。
“有專業的分類垃圾桶,居民有了目標和指引,知道哪些是專門回收塑料、紙張、玻璃的,分類非常清晰、簡單、精準。”公益組織綠典環保的負責人李東得認為,垃圾分類是個復雜工程,居民每天產生的垃圾有很多種,居民分不清楚,有了指引后,今后投放垃圾會很明確、簡單,公益組織也會在各個社區致力推動這個事情。在政府投放垃圾分類設施的同時,公益組織也會發動志愿者更好地去引導。
“通過這個活動,市民知道了垃圾分類有這么一個指引,知道該怎么做、怎么去給垃圾分類,然后推動全社會、社會組織、各單位共同努力。”人大代表胡桂梁則認為,垃圾分類雖是舉手之勞,但大家不參與就推行難。這是個系統的活動,告訴深圳市民,政府正大力推進垃圾分類,給老百姓信心,使老百姓付出的勞動有價值,使深圳的藍天更藍,環境更好。
據悉,《指引》對住宅區(城中村)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容器標準化配置、家庭生活垃圾的類別和投放方法、垃圾分類處理收運處理體系及處罰措施做了清晰的說明。比如,指引市民家庭垃圾怎么分類、住宅區應具備的分類投放設施有哪些等。
此外,這2017位市民在現場還與本土民間畫家一起涂鴉鵬城風景、欣賞少兒藝術團現場演奏、作為見證人拍照留念,感受不一樣的活動和樂趣。
《指引》部分內容:生活垃圾分類后如何處理?
大件垃圾、年花年桔、廢舊織物、玻金塑紙將由各區城管部門委托的專業企業分類運輸、資源化利用處理。
有害垃圾(電池、燈管)由市城管部門統一委托的專業企業進行單獨運輸、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
其他垃圾由各區城管部門委托的專業企業負責收運,運往焚燒或填埋處理。
強制分類,單位和個人應承擔的責任
住宅區物業服務企業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未公示垃圾分類投放時間或地點的,處2000元罰款;未將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由符合規定的單位分類收集、運輸的,處5000元罰款。
單位或個人未分類投放或者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對個人處50元罰款,對單位處1000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