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再爆發 后補貼時代新業態快速崛起
隨著各項不利因素逐步消除,從5月開始,新能源汽車銷量恢復同比正增長,6月增速大幅回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352.6萬輛和1335.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6%和3.8%,低于上年同期1.9和4.3個百分點。自此,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開始駛入了快速發展期。
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扶持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當前各大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也成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事實上,新能源汽車能吸納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技術和裝備的范圍之廣,數量之巨大,是其他任何產業所難以相比的。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2萬輛和19.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9.7%和14.4%。這意味著,在走出今年初補貼退坡、準入目錄重審的陰影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開始重回“快車道”。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協會《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圖》最新的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2020年達到200萬輛左右。
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投資熱潮的興起,對新興企業的爭奪開始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扎根汽車產業的掘金者們也將此作為一個必爭項目。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已超過200家,其中有北汽、上汽、長安等傳統車企,也有互聯網公司、通信企業入局。目前,各大車企已將新能源汽車劃作各自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車型還是產量上,都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比重。
2017年6月,工信部起草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業界由此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迎來中期拐點。其中明確提出,未來乘用車企業將按照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比重積分的“雙積分”體系來評價。由于補貼退坡等因素,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車銷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上半年處于適應政策階段,下半年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出臺,銷量將會有一個規模化的增長。
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趨勢下,新能源汽車不僅是產品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產品、產業價值體系的重構,并引發汽車產業鏈變化。據經濟日報近日報道,“新能源汽車發展帶動的上下游產業投資,貫通了包括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工信部部長苗圩說,目前我國已建立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
新能源汽車和大數據這兩個最近大熱的科技概念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呢?這一變革導致電動汽車產業鏈在上游材料、關鍵零部件、整車產品以及下游售后服務都出現重大變化。“我們收集到的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可以和相關互聯網公司進行網絡溝通和數據傳輸。”也就是,當前國家已經強制新能源車必須聯網,未來汽車發展方向就是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網聯”的落地將讓我國在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可以說,中國汽車制造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快速崛起,正在改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格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決定汽車行業未來格局的歸根到底還是車輛本身。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徐海東指出,“市場將永遠是適者生存,只有業績優秀的公司才會生存,一般是要經過一些整合,而不是數百家公司生產相同的低端汽車。”這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需要通過實現技術突破以及提高車輛整體性能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