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18年LME亞洲年會在香港舉行。期間,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興起、俄鋁事件、美國鋼鋁進口征收關稅等有色市場焦點事件,期貨日報與上海金屬網聯合采訪彭博行業研究環球金屬與礦業主管朱軼。憑借著在金屬生產商包括美國鋁業以及神火鋁業的多年工作經驗,朱軼向記者深入地分析相關事件在有色市場的多維度影響,呈現全球有色市場的最新動向。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如何看待鎳鈷等生產所需金屬的未來市場?
朱軼:我們認為高鎳低鈷是現下電池用料的較大趨勢,目前可以看到,鎳的成本遠遠低于鈷,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需求對鎳品種的真正影響,沒有市場預期那么大。為什么呢?
我們觀察到,就全球而言,鎳的下游需求,百分之七十來自于不銹鋼行業;而在中國,鎳的百分之八十的需求也是來自不銹鋼行業,所以新能源行業在鎳的需求占比不會很大。其實,對于鎳品種來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需求更多是在情緒層面上的,或者說是市場投資行為的一個催化劑,如果理性看待現實的影響,目前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但未來新能源汽車對鎳的需求肯定會增加,只是目前的需求還處初級階段,而市場對于這部分需求的態度是非常樂觀。
而從鈷的市場情況來看,剛果是全球最大的鈷儲量及鈷生產國。剛果國家本身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首先剛果不是一個很穩定的國家;其次國家的鈷生產牽涉到運用少兒勞動力問題,這個問題受到人權組織關注,要求下游的電池生產商、電動車生產商確保供應鏈當中不使用少兒的勞作;另外,國家內部也出臺新的礦業法會增加生產商的成本,因為會提升采礦的契稅。
關于全球鈷的重新分配,現在看到全球鈷儲量位居第二的是澳大利亞,大約占全球儲量百分之十七,但是產量只占百分之五。相對剛果來說,澳洲是一個比較發達,礦業風險較小的國家,我們觀察到很多下游的企業客戶積極到澳大利亞買礦或者是簽訂長單。這樣是對于整個市場版圖的一場遷移,移向比較低的采礦風險和比較穩定的政治態勢國家的轉移。
內容來源:和訊網